查看原文
其他

【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】于小处着手,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

全碧芳 白云融媒 2020-10-10


无论是门前、围栏边,还是墙角上、巷子间,一盆盆姹紫嫣红的花朵在雪中绽放。在街巷的转角,轻易就能遇到用鲜花或绿植点缀的洁净庭院。这不是在欧洲,而是在浙江,在余村,在环溪村,在枫源村,在上下文村……在笔者走访的9个美丽乡村里。


      15年久久为功,敢叫乡村换新颜。随着浙江省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的深入推进,“民富景美”逐渐成为当地乡村的鲜明标志。“污水有了家,垃圾有人拉,庭院开鲜花,溪沟有鱼虾”,一幅干净整洁、生态秀美、宜居宜业,充满浙江特色的乡村振兴全景图正徐徐展开。


于细微处见匠心

美丽庭院处处雅致宜人

行走在浙江的美丽乡村中,无时无刻不感受着细微之处的美。在安吉县余村,干净整洁的庭院前,一盆盆鲜花盆栽挂在大门边,置在围栏上,立于村道旁。在桐庐县环溪村,走在街巷的转角处,不经意就遇上庭院边富有艺术感的小绿植、小盆栽、小物件。在诸暨市上下文村,充满创意的美丽庭院让人赏心悦目,盆栽错落有致地摆放着,围墙上也挂上了绿植,如同一个个小小的生态园,体现着主人的生活情趣。

在安吉县余村,干净整洁的庭院前,一盆鲜花盆栽挂在大门边。



       在笔者走访的村庄里,看见的都是干净的村道,整齐的房屋,楼房基本都是两三层高。一边是传统的徽派建筑传统民居,一边是新式的欧式风格楼房,但整体依然和谐美观,村庄里还有古色古香的长廊式公交车站和可供休憩的长廊,人居环境都达到了“干净整洁 平安有序”的理想程度。笔者还留意到,这些徽派建筑老房子的房屋墙、围墙,都在近些年统一进行了粉刷,白墙黛瓦,墙体上的黑白线条简约淡雅。民居门牌边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贴上“美丽庭院”星级牌,各有特色,一目了然。


      上下文村,是诸暨市美丽庭院精品村创建中的一个缩影。据了解,诸暨市以专项资金通过以奖激优的方式,对美丽庭院精品村给予财政奖励,同时把资金筹集机制列入评选考核细则,要求建立村自筹为主,政府补助为辅,社会各方面支持的资金筹集机制,大力推动精品村建设。


       上下文村党支部书记杨七明介绍说,他们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,实施“三线入地”等一系列工程,并对全村房屋墙体、围墙进行了粉刷,对全村的庭院进行了绿化、美化。还聘请设计师帮助农户庭院进行设计,协助农户一起整理庭院。通过采购花木下发到户,用鲜花和盆栽来点缀美丽庭院,帮助农户打造更加美丽的庭院,宜花则花、宜草则草、宜果则果、宜树则树,逐步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和审美意识。

上下文村。



       笔者了解到,通过不懈努力,诸暨市的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呈现出面广、带美、点靓的特征。按照“环境卫生清洁美、摆放有序整齐美、庭院设计协调美、植树栽花绿化美、文明和睦家风美”的“五美”标准,诸暨市发动群众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,打造独具风格的乡村美丽细胞。

上下文村。



       如十四都村保留了古村落风貌;上下文村老台门、小弄巷都有儿时的味道;枫源村成名符其实的美丽庭院等。越来越多的村庄在房前屋后各个角落摆上花草盆栽,庭院随处透着鲜绿,以实际行动实现了“庭院保洁”到“庭院美化”的转变。

上下文村的巷弄。


于细节处见态度

农村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

对于环境卫生而言,细节之处的洁净,更具表达力和说服力。无论是在安吉县的余村、鲁家村,还是在桐庐县环溪村、荻浦村,或是在诸暨市的枫源村、栎桥村、上下文村等,不约而同的,笔者都见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摆放有两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,上面用醒目且通俗的话语,提醒着村民开展垃圾分类。比如,在上下文村的垃圾桶上方,写着这样一句话“会烂的垃圾扔在蓝色桶里边”,而环溪村则在每个垃圾桶上写着“可堆肥垃圾”或“不可堆肥垃圾”。有的村落还细心地用木质栅栏将垃圾桶固定,远看则像是一个小景观。村庄的大街小巷也都密集设置有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,附上显眼的标识牌和宣传语,明确各个投放点的垃圾保洁员。

上下文村开展的垃圾分类。



       在走访的过程中,村民告诉笔者,这样的垃圾分类简单明了,他们早已了然于胸。在桐庐县环溪村,每家每户门口,都摆放有蓝黄两色的小型分类垃圾桶,每个桶上还有标号记录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村里的主要道路上的垃圾分类固定投放点,也都有详细罗列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种类,并用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作了介绍。

环溪村开展的垃圾分类。


       据讲解员介绍,和环溪村一样,在桐庐县,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实现了全覆盖。桐庐先行先试,探索出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“桐庐模式”。“以前这儿的农村也没有垃圾箱,垃圾随地乱扔,无人负责垃圾清运处理,从十年前开始,桐庐进行美丽乡村建设,和‘清洁桐庐’三年行动,清理完各村堆积的全部陈年垃圾和溪沟河道,每个行政村都配备了卫生保洁员。”讲解员补充说道。据了解,通过对环境的大手笔整治,桐庐县乡村短短数年变得像城市一样卫生整洁,不仅脏乱的环境改变了,人的素质也得到了提升。


       概括来讲,“桐庐模式”包括了简化垃圾分类方式、创新垃圾利用模式、实施村民激励机制、减少管理运行成本等。桐庐县化繁为简,创造性地将农村垃圾分为两类,也就是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种类。其中可堆肥垃圾作资源化处置制成有机肥,不可堆肥垃圾则按原模式统一送往乡镇中转站,再到县城作无害化焚烧处置。这样的分类方法,简单明了,不易混淆,老百姓能接受、分得好,可操作性强、有利于推广。在激励机制方面,则实行“分类得积分,积分换日用品或有机肥”方式促进农户分类积极性,并开展村级垃圾分类星级评比、“分类达人”评比、“垃圾分类红黑榜”等活动。

荻浦村开展的垃圾分类。



       在环溪村展示的“脏乱差”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宣传栏前,笔者看到了昔日环溪村脏乱差的图片,从讲解员的介绍中了解到了该村实施生态人居提升工程,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决心。

环溪村建设前后对比图。



据介绍,村里还通过开展庭院整治、清洁环溪“红黑榜”评比活动,提升了村民清洁卫生意识,让清洁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,从单一的清洁工作提升为整洁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的综合性工作,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为村风民俗优化的精神工程。

环溪村的清洁卫生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。



       如今,环溪村摇身一变,化作了镶嵌在青山碧水间的美丽村庄,溪流环绕,白墙瓦黛与田园相映成趣,真正实现了“污水有了家,垃圾有人拉,庭院开鲜花,溪沟有鱼虾”的景象。

环溪村。

于细小处见精神

小微水体也都有了责任人

在安吉县余村,清澈的河水从村前蜿蜒而过,笔者走近发现,河长公示牌上,关于河道的名称、起点、终点和长度,一目了然。牌子上还赫然写着镇级河长、村级河长、河道警长、民兵连长的姓名、职务和手机号码。紧挨着公示牌,则是一份护水公约,提醒村民保护河道并呼吁村民自觉参与河道管理和日常监督。

河长公示牌和护水公约。



       在桐庐县荻浦村,一处水井边的公示牌,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,这块“江南镇小微水体管理公示牌”上,清晰写着镇和村的责任人及其手机号码。讲解员告诉笔者,村里不仅河道有河长,每口水井、每个水塘,都有具体的管理责任人。


       在采访中,笔者获悉,桐庐县环溪村昔日的溪流也是黑臭不堪,淤泥垃圾杂物堆积。该村不仅全面落实河长制,而且实施生态河道改造工程,加固了防洪堤和9座堰坝,使河道能常年保持稳定的水面,便于鱼虾生存,睡莲等水生植物生长。这样既提高了防洪能力,又营造了水面景观,美观又生态。现在即使在枯水期,水溪也清澈见底。至于村内池塘,也通过塘底清淤,引流活水,种植荷花、水草等水生植物,修复了池塘的生态系统,再现了清澈的池塘水和游动的小鱼虾。


       确保农村河涌和小微水体水质达标,截污纳管是关键。在推进“污水革命”方面,桐庐县环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,可谓走在了全国前列。该村从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,先后投入280万元,建设生活污水池9个,其中2个是微动力太阳能处理模式,7个是人工湿地模式,全村606户全部纳入污水管道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最大亮点是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,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处理污水用的电能,充足了电以后,即使连续7天阴雨,也能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运行。同时,经过专业处理后,原本浑浊的污水变得清澈,并可以用来灌溉。该工程目前还打造成了环境教育基地。笔者看到,污水处理池上面的亲水性植物植被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变成小花园,从排放口排出的水直接流向村里的荷花池,作灌溉用途。

污水处理。



在“两山”理念发源地安吉县,同样全力推进农村“污水革命”,全县已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2000余座,地表水、饮用水、出境水达标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均达100%。安吉县余村更是把污水处理的细节做得极致,有别于我们常见的雨污分流,余村还分别对餐厨水、洗涤水、洗浴水分门别类设置管道,收集后进行处理,经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浇花、灌溉等。安吉县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,余村的这个做法并非孤例,安吉县将把这套污水处理办法向其它乡村推广。


       据悉,自浙江省持续推进“三改一拆”行动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,在生态方面,注重提升乡村环境品质。以桐庐县为例,持续深入开展“三改一拆”、“四边三化”、“五水共治”整治,深化“河长制”巡查管理和小微水体长效管控等。通过这些专项整治行动,环境得到了改善,资源得到了集聚,为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。

观察

行动,让改变发生

流芳凝碧的浙江乡村,美景处处。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,亦有了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

      浙江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的成功实践,为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建设都市美丽乡村,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与经验。


      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实践,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经验。2003年,浙江启动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行动,规划了三个阶段:2003年至2007年“示范引领”、2008年至2012年“整体推进”、2013年以来“深化提升”,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,当地政府“有为之手”十余年不懈推动,美丽乡村建设始有今日之可观成就。在此过程中,浙江依托“三改一拆”“五水共治”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抓手,从人居环境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建设起步,不断拓展规划建设内容,形成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格局。《白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都市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(2018-2020年)》同样强化规划引领,聚焦最突出、最薄弱的环节,从夯实农村建设的基础做起,梯次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,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生态环境、产业发展、乡风文明、社会治理水平,深入践行行动计划,勠力实干,全区乡村振兴及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定能如期取得显著成效。


     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。浙江乡村之内,细节暖心。在笔者走访的几个村子里,映入眼帘的,处处是精心打造的美景,每户人家的庭院都堪称“私家花园”,垃圾分类落实到位,甚至连用木栅栏固定的垃圾桶,都是一道风景。干净整洁、生态秀美的乡间让笔者赞叹连连。毋庸讳言,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,我们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不干净、不整洁仍是当前我区乡村存在的突出问题。当务之急是根据规划,开展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做好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作,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场硬仗。然后步步为营,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,成就乡村振兴大业。 


     “成功之花,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,然而当初,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,洒满了牺牲的血雨。”世界上很少存在可以“毕其功于一役”的事,浙江之所以能不断提升乡村建设的水位,靠的正是无数建设者的接续奋斗、辛勤耕耘,体现的正是久久为功抓落实的能力水平,是以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突破。借鉴好浙江经验,持之以恒、精准发力,我们就能在新时代激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气象,为乡村振兴凝聚新动能。


      要永远相信,行动,让改变发生;时代,不会辜负奋进者。


新闻优选

1.【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】唤醒“沉睡资源”, 奏响“田园牧歌”

2.【浙江考察归来话发展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吉样本

 

想第一时间get到白云时事资讯

加星标操作在此▼



文|全碧芳 

图|石建华

排版|欢欢


(本文由“白云时事”原创发布,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。欢迎分享到朋友圈。)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